休妻案推到皇帝面前的不多,实在是这种臣子的家务事也让皇帝来判,这皇帝得闲成什么样。但大寺理卿把此事推到天熙皇帝面前的时机实在太合适了,天熙皇帝看齐家不顺眼很久了,国库本来就没钱,还要花钱养群废物,实在不乐意。
天熙皇帝先派了太监过去把齐瞬庭大骂一顿,齐太太嫁入齐家二十几年,又生下二女,无故休妻是为了什么。做为世袭的侯府享受着国家的奉养,就要更加的尊纪守法,以当民众的表率,齐太太并未犯下七出之条,竟然将她休出,这就是犯法了。
一通大骂把齐家父子骂的晕头转向,齐二老太爷反应倒是不慢,赶紧派人去接齐太太。虽然说写了休书,但夫家道了歉,摆桌酒仍然能接过来,不曾想齐太太既然不在京城了。齐太太把嫁妆拉回到林家之后,就没有卸车,齐太太就说要回老家去,林大奶奶带着两个哥儿一直都在老家,她想回去。
林大老爷虽然怨恨齐家,齐太太被休回来却是事实,齐太太确实不太有脸面在京城呆着,便连夜打发齐太太回了老家。林大老爷递状纸也是在齐太太走了之后,林家己经一无所有,女儿也被休回,还有什么好顾忌,闹的越大闹好,把齐家的爵位闹掉才好呢。
齐二老太爷第一回派人没接回,便马上派齐瞬庭去老家寻,齐瞬庭却是十分不乐意。他真的不想跟齐太太再做夫妻,想到百年之后要同穴而眠,他就真觉得受不了。齐二老太爷看着齐瞬庭也是一声长叹,休了齐太太是他的主意,闹到此时哪里还是寻回来就能解决的,做的时候他就晓得,但到关口决择的时候他便想着拼一把大的,结果总是越拼越不如。
次日早朝文官们开始狂喷威远侯府,这倒不是跟齐家有仇,而是看出皇帝有收拾齐家的意思,再者齐家之事本来就是齐家不厚道。齐太太又不是新妇才进门,嫁进去二十几年了,突然说要休妻,确实不是东西。
文官们吵着,勋贵们却是为威远侯府说话了,这倒不是为了齐家父子,而是为了自己。勋贵们都是世袭爵位,天熙皇帝前前后后己经收拾不少勋贵,夺了好几家的爵位,这让勋贵们很不安,若是连世袭罔替的爵位都要夺了,对于勋贵实在不是好事。这样有人家都收拾了,也许接下来就是自家了。
齐瞬庭是犯错了,但齐家并不是造反或者严重的政治问题,若只是因为无故休妻就要夺爵,这样的处罚又太过了。没人给齐瞬庭辩解,但世袭罔替的爵位,是当年先皇帝定下来的,齐家父子犯错该当处置,但爵位就不好夺了。亲王郡王中就有这样的案例,太爷爷、爷爷立下大功,结果到儿孙这里不行了,若是夺爵对不起祖上的辛苦,若是不夺爵,儿孙又不行。
然后就有了折中方案,既然爵位从祖上而来,除了嫡长一脉,其他嫡系旁枝也是他的儿孙,嫡长不行那就废了别立,从其他子嗣中寻合适的承爵,这样既把不好的去掉了,也对的起太爷爷和爷爷立下来的功劳。
文官哪里愿意,像这种凭祖荫的爵位最让人恨了,多少人读一辈子书还不如这些勋贵人家凭空得官。再者这种案例只是亲王郡王中发生过,与皇帝有血缘关系自然可以受这种忧待,齐家只是异性爵位,凭什么要受这种厚待。
勋贵世家,尤其是贺子章,罗慕远,顾惜风更是力争,同样都是世袭爵位,现在天熙皇帝能夺了威远侯府的爵位,将来就能夺他们的爵位。把承爵人换掉无所谓,但夺爵就让人揪心了,弄不好哪天就轮到自家。
尤其是罗慕远心中更是无语,他让虞秋荻劝过齐二老太爷,这事只能拖着。齐瞬庭又不是马上就要死了,必须立嗣,再拖几年皇帝也许会改变主意,或者有其他转机。现在来这么一出,本来是死缓便改枪毙。或是让天熙皇帝这么爽快夺了世袭罔替的爵位,接下来他们也难过。
吵嚷了一个早朝,天熙皇帝摆手退朝,独留下箫清和。两方争执之时,箫清和一直没说话,天熙皇帝想问问他的意见,箫清和晓得天熙皇帝是想夺爵,却是道:“齐瞬庭撑不起门庭,当不得侯爷,皇上可以在齐家近支中寻找合适人选。”
“你也赞同留下齐家爵位?”天熙皇帝说着。
箫清和点点头,天熙皇帝最近一直在收拾勋贵,勋贵确实需要收拾,能封侯得世袭的祖上都有几分本事,但后世子孙不争气的就更多。收拾一番,让这些勋贵们晓得,爵位封赏不是白得的,子孙也要长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