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工业之主 晴空之下 2678 字 3个月前

凶手是他那个新交往不久的,只有他三分之一年纪的鲜嫩情人——一位逃亡昂德兰商会长老的私生女。

摄政王的亲信把这事隐瞒了下来,然后他自己成为了新的摄政王,代表同盟军与拉西亚-卢克索联军展开了和谈。

和谈其实并不顺利,新的摄政王远不如前摄政王一般强硬,对于萨巴诺茨提出的各种无理要求大都采取了绥靖的政策,这引起了米列颠国内的不满。

毕竟在前摄政王猝死以前,同盟在昂德兰商会的“支持”下,曾经组织过好几次成功的反攻战,一度把战线推到了路德国与卢克索的边界。如果按照前摄政王的计划继续进攻,同盟军很可能在冬天到来之前进逼卢克索首都,逼迫女王下台。

如今新摄政王不但答应撤出卢克索和路德国之间的边境线,还承诺将路德国一半的土地让出来,只因为昂德兰商人们不想在“支付”高额的战争费用。

这再次激起了同盟军内的愤怒。

要知道,在拉西亚大公萨巴诺茨打劫昂德兰城的地下金库以后,是米列颠摄政王“无私正义”地向昂德兰商人们敞开了怀抱。

如果不是“为了可怜的昂德兰商人复仇”,他们原本可以在收回路德国土地之后就与对方握手言和,保住用鲜血和死亡换来的胜利果实,而不是继续苦逼地向着卢克索大沼泽进发!

现在那群昂德兰寄生虫竟然不愿意付钱了,而且还为了省钱而让出他们辛苦打下来的土地,这怎么能让人忍?!

更别说,同盟军因为这场战争伤亡了大量的士兵和物资,而这些损耗在新摄政王接手后不但没有得到补给,连之前一直维持的基本补贴金都取消了!

“拉西亚人是对的!那就是一群寄生虫!”

“老摄政王在世的时候都强制要求他们交钱,他早就看透了那群虫子的本质!”

反对的声音喧嚣尘上,但毕竟所有人都不愿意再继续打仗,所以即便是心中充满了对新摄政王和昂德兰商会的不满,米列颠的贵族和平民都没人站出来反对和谈的政策,大家已经被战争折磨到心力憔悴了。

可高文渊觉得,这样表面上的平静并不可能维持太久。看似波澜不惊的水面之下,涌动的是即将爆发的火山以及一点既燃的黑火油,而水面上的人全无觉察,依旧在不怕死地玩火。

他看到因为战争结束而失去补贴的军人,看到千疮百孔几乎变成废墟的城市,看到坐在圆桌前继续瓜分利益的贵族。

缺乏食物,工业停滞,又失去海外种植园的补给……

现在的米列颠就是一座活火山,而萨巴诺茨那个疯子还在贪婪地给这座火山加码,不停地威逼利诱新摄政王出让更多的利益。

战争,迟早还要爆发。

不过这都和高文渊关系不大。

虽然在海西洲的战争中大赚了一笔,不过因为新元商社贩售的都是海西人需要的物资和救命的药品,所以无论是米列颠还是卢克索人,对于大雍商船的好感都高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

到战争后期,只要看到有悬挂大雍旗帜的货船到港,码头上的平民都会齐齐欢呼。因为他们知道大雍的商船会带来他们需要的物资,而且保质保量,不会像那些挂着臭鱼的海倭货船一样以次充好。

是以每每大雍的商社发布招工启事,总会有许多人涌上码头争相报名,前往大雍的工作已经成为海西洲平民的梦想,哪怕只有一个壮劳力能过去,也足以在物资匮乏的世道中维系全家人的活路。

这其中,犹以海西洲各大学院的教授和研究员为甚。

战争开始之前,这些人可以从皇家科学会或是大商社那里得到项目资助,心无旁骛潜心研究,安然享有体面的生活和尊敬。

可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仗打到最后,生存的需求都被压缩到极限,更别说花费巨大的科学研究,早早就因为资金断绝而被迫中止。

更糟糕的是,受皇家科学会资助的学院也因为经济问题不得不暂停发放薪金。教授和研究院也是要吃饭的,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去找一些能够获得收入的活计,想方设法搞到可以糊口的物资,许多人的生活都陷入了困窘。

这个时候,前往遥远的东方,不失为一个适合的选择。

很多人一开始就是这样打算的,先短暂地找个能够糊口的工作,解决家人和自己的生计问题,等战争结束了再回到海西洲。

毕竟东方没有在打仗……至少没像海西洲这样打成一团。而且东方的国家好像也不太担心野蛮的拉西亚人……神明再上!萨巴诺茨就是个完全丧失理智的疯子!听说拉西亚军工厂里的研究员已经因为造不出能让他满意的连发枪而被枪决了好几批了!

海西洲的研究员,尤其是被联军占领区的研究员们,对于自己的命运一直处于深深的担忧之中。是以每每有东方商船靠上码头,他们都会过去转转,探问一下有没有前往工作的机会。

有当然是有,但前往大雍的工作要求很高,也不是每个人都符合条件的,而且那些大雍人死脑筋得很,半点都不给通融,这让一些自恃才华、心高气傲的人十分不满。

于是他们选择去海倭国或者马腊达,反正不都是东方国家吗?应该都差不多吧,不打仗就是最好的。

结果这些人都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