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工业之主 晴空之下 2156 字 3个月前

秦知增加了电感-电容对电磁波进行谐调,把宽频谱的无线电能集中到较窄的频段上,大大减少了干扰,增加了传输效率。

冉昱放弃了金属箔发射源,改用更为节能且有效率的线状天线,大大降低了安装的难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他们大胆选择了短波信号。

这就属于冉小昱的外挂助力了。

关于电磁波,其实还是海西洲的一些科学家更早开始了研究。但由于蒸汽机的发展太过迅猛,稍有改良便能获得较大回馈,所以海西洲的科学家们更关注蒸汽动力的应用,电能并不是一个十分热门的领域,更被说电磁学了。

大家只模糊地觉得波长越长越容易衍射,传播距离也就越长。所以按照这个理论,为了取得更长的通信距离,冉昱他们应该选择大天线以增加波长。

一开始,秦知就是这样想的,他准备在龟背屿上建起一个巨大的天线塔,争取能够跨越海洋辐射周围岛屿,这样东海县上的几个离岛就可以实现同步通讯。

这个计划耗费巨大,冉昱没同意。

他是知道短波信号可以借助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在天地之间不断反射的,只要发射机设计制作得当,理论上的距离别说离岛、京城,就连海西洲的贝塔林也不是问题。而且短波信号不需要大功率的发射机,对供电和天线的要求也低了许多,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物资投入。

冉昱据理力争,秦知犹豫不决,虞震和陈颖达蹲在一旁观望。

什么电磁波无线电啥的,好像懂了又不完全懂,但实验室里的机关他们看明白了,这是一种可以实现“顺风耳”的机关。

陈颖达想起“雷公电母”的典故,马上跑去庙里查看,果然庙里又多了一个“顺风耳”的挂像,像前还摆了一个供桌。

巡逻的军兵偶然发现庙里多了一个挂像,大惊,回去之后议论纷纷,都觉得新元商社又有新的神物。

不过挂雷公电母他们理解了,但顺风耳是个什么意思?难道冉七郎要造耳朵?

秦知最终还是被冉昱说服了,答应和他一起研究短波。

这一上手他才发现,短波的好处真是显而易见,借助电离层的反射,短波发射机的功率只需要几瓦,这与他之前为长波发射机设计的功率比简直微不足道。

解决了发射机的问题,真正的考验来到接收端。

无线电的发出和接受是个双点行为,把信号送出去容易,如何能让远处的接收端成功捕捉并有效分辨,这才是真正考验技术的关键。

一开始的切入点自然还是金属。

金属粉末会在短波经过时发生形态变化,这就是金属检波器的原理,但到底那些金属更灵敏,更能准确捕捉并展现短波的变化,这是需要无数次实验验证的。

这一次,秦知供奉了顺风耳,冉昱祭出了陈颖达。

供奉顺风耳是玄学,而陈颖达本人就是玄学,他参与的几次重大实验就没有不成功的!

于是陈颖达开始任劳任怨地做实验,认认真真的写记录,一句怨言也没有。

某一天的某一个中午,在午休的陈颖达忽然从床上一跃而起。他有种感觉,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那种隐约的兴奋和惶恐让他根本躺不下来,心神不宁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要不还是去实验间?可是去了好像也做不了什么,不去又很心慌……

身体比脑子快,陈颖达还在犹豫的时候,他的脚已经不自觉出了门,朝着实验间的方向走去。

等到了实验间,他又觉得来都来了,不做点什么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勤快惯了的陈颖达闲不下来,他先是把实验间打扫了一番,然后整理器材、复核记录,又从仓库里把新送到的一批稀奇古怪的材料取出来,分门别类地放在实验架上。

然后还能干电什么呢?

陈颖达环视实验间,总觉得手指蠢蠢欲动。

左右都已经开工了,那不如继续上午的实验,把新搬过来的材料都尝试一下吧!他现在多干点,这一批材料的最终结果也能早点做出,要是不适合还要寻找下一批呢!

可是,从哪个开始呢?

他的视线在置物架上扫过,最终停留在置物架的最上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