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工业之主 晴空之下 2458 字 3个月前

悬念,只在这一季的稻子到底能够收成多少?与隔壁的桐佲镇会不会有很大的差异。

真能像桃花村里谣传的……,亩产八石吗?

第73章 收成(一)

最近,桐佲镇长胡勤海的日子过得有点不大舒服。

他这个人,一生好强。吃亏不吃亏的他不在乎,但老胡的面子得保住,哪怕是自己点钱也不能让人说嘴。

当初他家闺女非要嫁给钱酉匡,那时候的钱小五可跟现在没得比,除了祖上买的一座荒山,家里也就一间瓦房,人倒是挺机灵,就是没啥本事。

老胡就喜欢会念书的娃,自掏腰包资助过不少镇公学的生员,有两个还考去了岐江郡的学院。原想着也给闺女找个优秀考生,结果闺女看中了钱小五,老胡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小两口刚成亲的时候,老胡真是没少帮衬。钱酉匡的爹没了,家中只剩一群女眷,早期的应声都是老岳父给找的。也就是这小子机灵勤快,又对做生意的事特别上手,这才熬出了挖矿开山的第一桶金。

后来女婿出头以后特别感恩岳家,有什么好东西都往岳家送,说是有求必应也不为过。老胡也不是不知道轻重的人,他要脸要了一辈子,对自己的羽毛十分爱惜,女婿发达以后他越发严厉地约束自家,决计不能给女儿女婿拖后腿。

就这样,老胡的日子舒心快意,要不是这回化肥场选址的事,他都快忘了糟心两个字怎么写了。

“唉,怎么就选了桃花村!”

第不知道多少次的,老胡仰天长叹。

冉七郎他当然是知道的,青州冉家的娃娃,以第一名考入墨宗大学院,还被诸位大师争抢的神童,是老胡最喜欢的那种优秀考生。青州城变之后,冉氏本家和分家决裂。原本大家都觉得留在青州的本家没戏了,结果人家冉七郎小小年纪硬是支棱起家业,在青州和阳坡建起了新的工坊,还招纳了不少坊工。

女婿钱酉匡也看好冉七郎,闲来无事与岳丈喝酒时也有透露,说是出了点银钱给冉七郎建场。

这是老胡是一百个赞成。也就是他自己实在够不着冉家,不然他都想自掏腰包送些银钱过去。胡家虽然不是大富之家,可胡家在桐佲镇有不少田,吃喝不愁,省着点也能挤出些银钱。

“哈,您省省吧,我出了这个数……真不够。”

他女婿钱酉匡笑嘻嘻地比了个数字,看得老胡咋舌。

这咋建个工坊要那么多银?难不成要重造了青州的织园吗?

那可是真厉害啊!

果然脑子聪明的娃娃干什么都通透,冉家那群人这才走了多久,本家眼看着就要兴盛起来了!

后面的日子就像老胡预料的一样,阳坡的工坊似乎生意不错,他们镇上有不少人也去寻找机会。这些人在青州待久了也会回传一些讯息,就比如阳坡的工坊盖不下,冉七郎准备另找一块地建新的。

老胡一开始还没动心思,后来听女婿随口念叨,说冉七郎好像在湖溪和桐佲之间犹豫,似乎还想想好到底建在哪里。

要说湖溪和桐佲二选一,那老胡就很有想法啦。

湖溪和桐佲挨着,两家地方大差不差,平时来往密切。他们桐佲镇虽然人没有湖溪都,但是田地却比湖溪好,冉七郎要建场,那肯定是桐佲拔得头筹。

结果万万没想到,冉七郎选了湖溪。

老胡去找女婿理论,结果被女婿劝着喝了顿酒。原来冉七郎是觉得桐佲的田地太好,造工坊太糟蹋地方,所以选了湖溪的一块贫地。

他这么说,老胡就心平气和了。不愧是念过书的娃娃,想的就是周到,半点都不浪费。原本就这么平和地去吃动工酒,结果好巧不巧在桃花村遇到了老冤种——钱酉匡的二舅。钱二舅和老胡年轻的时候就不对付,老了更是谁都不服谁,三言两语就上升成为两个村镇的骂战。

说起来,当初分地的时候他们桐佲是占了便宜,可这不都是一百年前的老黄历了么!?他们后来由村子变成镇子,那都是靠着大家伙的努力,和地不地的有什么关系!?

可吵架这事,那就没有讲理的,翻旧账只能越翻越火大,最后乱开地图炮,无差别迁怒,直至由叫嚣变成约战。

两家约的是一季的收成,关于种田这事老胡有信心,他们桐佲镇的地是出了名的好,最差也是中田,桃花村拿这事跟他们比完全是自取其辱,不然他们也不至于纠结这么多年。

定好赌约之后,老胡马上召集镇上最会种田的老把式们开了一个小会,中心议题就是怎么能把田里的出产提到最大。

老胡可不敢小看桃花村,对方田地虽然不行,但架不住他们用上了冉七郎的肥啊!虽然不知道冉七郎的肥和他们自制的肥有什么差别,可人家可是墨宗大学院出来的状元,而且听说大学院的教习们也都和他一起搞,这一听就不是普通的肥料!

“胡员外你放心,咱们也有制肥的地方,都是做熟了手艺,只要材料够,保准把地浇得壮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