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工业之主 晴空之下 2145 字 3个月前

可偏偏,是谢彼得,一个原本就下巴长在头顶的人,他是打心眼里不觉得自家钢铁会在大雍找到市场,所以他瞄准的目标是海倭国,最近也和海倭国的几个商人来往中。

谁让大雍的工业已经压制了近百年呢。从灵帝开始的禁令,虽然已经被解封,可南部遍地的种植园和织坊已经让场主们赚的盆满钵满,谁还愿意去做花钱多,收效慢的钢铁匠坊呢?

是以“雍人没有消耗钢料的产业,只要卖给他们成品就可以了”的认知,在海西洲的商人已经是共识。造成这样的局面,大雍自己也有责任。

“还能去哪儿找钢料呢?”

高文渊摸了摸下巴,决定去一趟仙匀城。

都德港附近虽然也有洋行,但海倭国的钢料要是合格,那他们也不会去找谢彼得买钢料。阿昱的要求高,海倭国肯定达不到。

仙匀府是海贸繁荣的对外港,那边有不少洋行和私人买办驻点,总能找到可以接洽的人。

说做就做,高文渊立刻买了船票票,搭蒸汽船直奔仙匀港。

他正坐在座位上闭目眼神,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兴奋地私语。

“你们听说了吗,东海的茂头卫所,前些天成功收复了龟背屿和黑熊礁啊!”

高文渊对“东海”这两个字格外敏感,闻言立刻睁开眼,转头问后座的乘客。

“你们说的是不是东海卫?东海打仗了?”

“是的!”

在他后面坐着的是两个年轻人,看样子应该是哪所学校的生员,其中一人手里举着一张报纸,一脸兴奋。

“是的!是东海郡的茂头卫!”

“我老家就在东海郡的湖溪,那些海寇忒可恶,时不时就要来袭扰劫掠,把我们折腾活不下去,这次可算是能出口气了!”

“茂头卫所是东海卫中最厉害的一支,这上面说只花了一天两夜便解决了战斗,做梦一样啊!”

听他们这样说,车上的其他乘客也都开始翻找起报纸。

学生们拿的是《东海日报》,在钱郡守的授意下,《东海日报》对这场胜利大书特书,极尽夸耀赞美之能事,尤其着重突出了崔慎带队的镇海卫。什么沉着冷静、勇猛无畏、沉着冷静,只把人夸得天上有地上无,看得高文渊一阵阵的牙酸。

这都是哪儿找来的马屁精!说的这还是姓崔的混蛋么?!虽然那人的确还是多少有一丁点打仗的本领的,但也不至于这么夸张,说的好像天神下凡一样。

哼,还不是靠着阿昱给了他连发枪,不然哪有他今日的风光。

对于崔慎,高文渊的嘴巴永远是不服气的,可毕竟收复龟背屿和黑熊礁是好事,他也是打心眼里高兴,忍不住把借来的报纸看了又看。

哎呀,这《中京报》怎么回事?东海线胜利这么大的消息,就给这寥寥两笔完结,这说的也太轻描淡写了!

嗯,还是《北郡周报》地道,人家写的字数多,还附带了一张插画……

因为龟背屿之战,列车中充满了轻松欢乐的气氛。东海至仙匀一线都是沿海城镇,城中居民或多或少都遭受过海寇的侵袭,这次茂头卫所收复黑熊礁和龟背屿,大家都觉得十分解气。

高文渊就在这种与荣有焉中抵达了仙匀城。一下船,他就在码头看到了一个熟人,正是表弟阿昱的好友萧烈成。

高文渊对萧烈成的观感还不错,这位北郡萧郡守的独子乐观开朗,仗义豁达,十分对他的脾气。

萧烈成显然也是看到了高文渊,微一怔楞,然后便笑着朝他挥手招呼。

等找了一家茶楼坐下,两人便聊起了彼此的近况。

“盛和,你何时回来的?怎么没听阿昱说起过?”

“月前回来的,也是忽然决定,事先没和家里打招呼。我听阿昱说你受了伤,伤口如何?现在可是大好了?”

“总算命大没死掉,现在已经好的差不多,只背后还有个伤疤,阴天下雨还会疼,但基本算是康复。”

说着,萧烈成便给高文渊简单讲了一下兴福楼当日的情况。